您的位置: 新闻中心 校园新闻

四川省档案学校校长徐宏在“档案赋能数字社会”论坛介绍档案数字化加工职业标准

4月25日下午,由中国档案学会、中国人民大学、福建省档案局、福建省档案馆、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福建省档案学会主办,福建省档案学会、福建省数字福建云计算运营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档案赋能数字社会”论坛在福州三坊七巷召开。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付华出席并作主题发言,福建省委办公厅厅务会议成员、福建省档案局局长,福建省档案馆党组书记、馆长卓兆水,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副总经理黄舒在论坛上致辞,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副院长牛力主持论坛。四川省档案馆信息技术处处长、省档案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徐宏受邀参加此次论坛,并在访谈环节发言。国家档案局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领域领军人才和专家,各省级档案馆分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副馆长或业务负责人,部分高校档案信息化方面的教授及有关专家共70多人参加。

付华在《电子发票电子化管理之路》主题发言中指出,近年来,国家档案局按照“标准开路、试点先行、逐步推进、风险可控”的工作思路,大力推动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取得了有效进展,法律法规逐渐齐备,政策保障逐渐充分,操作程序逐渐规范,实践经验逐渐丰富。他以电子发票电子化单套制管理为具体案例,从“为什么要选择电子发票”“电子发票单套制管理试点不断深入中使得规矩、标准不断完善”“电子发票电子化管理的操作程序逐渐规范”“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等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推动电子发票电子化管理的全过程,生动阐述了我国在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发展之路上所作出的探索努力和实践成果。

卓兆水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极具前瞻性、创造性地提出建设数字福建战略构想,福建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探索源头和实践起点。近年来,我省信息化综合指数、数字政府服务能力、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位居全国前列。我省档案部门以数字档案为基础,以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为目标,在档案信息化领域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逐步实现了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为数字福建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服务。他相信,本次论坛将为全国档案专家、学者们围绕“档案赋能数字社会”开展研讨、集思广益提供良好平台,有效推动我省数字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

徐宏与山东省档案馆馆长李世华、浙江省档案馆副馆长郑金月、中山大学教授陈永生、福建省档案馆信息技术处副处长袁平一起接受访谈,就 “档案馆积极融入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方面分享了经验和做法。

徐宏介绍,档案赋能数字社会除了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同时也离不开档案数字化加工人才的培养。四川省档案学校作为全国大中专学校中唯一一所以档案命名的学校,也是全国中、高职职业院校中唯一开设了档案管理专业的学校,30多年来,一直在努力探索、积极培养档案行业技能型、工匠型人才。目前,学校已成为全国档案系统重点中专、省部级重点中专、省级双示范建设学校和四川省档案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学校坚持“学、产、训、研"(即学历教育、校办企业、职业培训、教研科研)一体发展,不断积累经验、积极创新,在培养档案技能型人才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2020年,学校校办企业四川蓝宇档案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宇公司”),向教育部申报了“档案数字化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证体系建设。该证书于2020年12月31日通过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联席会议审定。2021年4月2日,《档案数字化加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由教育部正式发布。此举打破了我国档案行业未建立档案职业认证制度,未制定相关职业技能规范的局面。“1+X”档案数字化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职业院校施行,将满足图书管理、档案管理、文秘、信息资源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的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在档案行业施行,为解决档案技能人才短缺,完善档案技能人才培训体系等提供了解决路径,为“档案赋能数字社会”提供人才助力,为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探索档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

4月26日,徐宏参观了第四届数字中国福建峰会主会场,了解了各个地政府、档案馆以及各行业在数字化建设进程中的人才需求情况。